目錄

育種專利費難收阻礙研發 澳報告制度需更簡潔更現代

【本報悉尼訊】它們是美食界巨星,是下一個將改變人們飲食習慣的大事,但版權糾紛可能意味著它們永不會出現在餐桌上。

澳洲植物育種權製度的一個缺陷可能意味著,養活世界和應對氣候變化所需的水果、蔬菜和谷物永不會被開發出來,而如果沒有他們,未來的糧食安全將面臨風險。

1924年,全球種業首次齊聚倫敦,討論的一個關鍵話題是對植物發展投資的認可和回報。一個世紀後,國際種子聯合會代表了培育新品種的育種者和貿易商,這些新品種旨在吸引消費者,也克服了世界上一些糧食不安全和氣候變化。

該聯合會的知識產權經理說,植物育種公司通過註冊知識產權來保護他們的創新和創造力。

植物育種者權利登記員馬德森說,對大多數植物物種的保護通常長達20年,對某些樹木和葡萄藤的保護最長可達25年。現在,澳洲約有2600個植物品種受到植物育種者權利的保護,另有1700個品種受到臨時保護。

這種保護意味著,當其他人想利用種子賺錢時,就像電影中使用歌曲一樣,權利人有權通過支付版權費用獲得部分利潤。

不過,代表育種者的澳洲種子聯合會行政總裁德爾布里奇表示,越來越多的特許權使用費沒有得到報酬,缺乏合規性帶來的風險是企業可能會停止在研發方面的投資,他們希望之前的投資得到回報,但是現在一些地區只有一半種植者能夠遵守版權規定。

該聯合會估計,僅小麥版權每年就會使該行業損失1600萬元,大麥約為1200萬元。

澳洲知識產權局估計,新植物品種每年為澳洲經濟帶來約15億元的收入,但註冊獲得專利權可能需兩年多的時間。

GrainGrowers政策經理尼爾森說, 現在報告很麻煩,我們的行業需要一個更精簡更現代化的系統,使種植者能夠輕鬆報告和支付所需的終端特許權使用費,同時也需要確保對植物育種的持續再投資,以便育種能夠繼續下去,讓種植者可以獲得滿足他們需要的產品。(意航)

分享 / Share :

Breaking News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