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憂英語水平跌 港多商會紛提施政建議

【本報訊】英語是本港法定語言之一,多個商會在今年《施政報告》意見書中關注本港英語水平,其中香港總商會稱「在過去10年間公營及私營領域的英語水平均下跌」,提醒要重拾水平及改善以英語提供的公共服務,對香港重建亞洲國際都會地位至關重要。

回歸初年政府推動母語教學下,首10年《施政報告》有8份提及英語水平,並強調本港「國際都會」定位,有必要中英兼備等,但近年《施政報告》提到英語能力的次數及篇幅顯著減少,對上一次提及是2017年。

總商會、香港英商會及香港澳洲商會在今年《施政報告》意見書,不約而同關注英語水平,提醒英語是國際營商、科研甚至外交使用的語言。英商會引述教育機構EF(Education First)去年的全球英語水平調查,本港在亞洲區排第四,排在新加坡、菲律賓及馬來西亞之後。根據調查,目前本港英語水平最佳的群組是31至40歲,商會憂慮,倘若無政策措施介入,本地勞動力的英語高水平恐未能持續。

英商會提到必須確保香港維持亞洲最高的英語水平,並提出8項建議,包括政府與商界合作,提高教育制度中的英語水平,例如與大學、國際學校及跨國企業合作,探討綜合實戰技巧、海外學習機會及全球視野的新學習模式,融入學校。

澳洲商會表示,要維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學校及公營部門英語水平需加強,「目前新加坡的英語水平極高,香港應嘗試仿效及迎頭趕上」。商會提及,目前接待及餐飲業人才荒持續,尤其國際級食肆需要能講英語的僱員,呼籲政府確保所有職訓學校均教授英語,並與業界商討大規模輸入能說英語的低技術人才。

在民間推動英語多年的田北辰說,學習中文固然重要,同時香港使命之一是與國際接軌,「唔講英文,點同國際接軌?」他慨嘆學校面對不同課程改革,應接不暇,如要推動英文,或更需推動家長在家中培養學童閱讀習慣。

英國文化協會香港總監利碧詩說,雖然外界有「香港英語水平下跌」的觀感,但目前並無學術研究或證據支持。她說自己自1990年代來港,當時已有類似香港英語水平是否下跌的討論,「相對90年代,現在香港有更多人會講英語」。

分享 / Share :

Breaking News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