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墨爾本訊】研究發現,澳洲價值510億澳元的留學產業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艱辛,留學生群體面臨多重挑戰,從心理健康危機到住房困境,其心理健康問題包括焦慮程度都比國內學生更高。
2023-24財年留學生為澳洲經濟貢獻了510億元,教育也是澳洲第四大產業。不過,《Journal of Mental Health》研究揭示,超過半數留學生曾遭遇歧視、種族主義或虐待,女性留學生受害尤為嚴重。
悉尼大學拉米亞教授的研究更指出,2009-2019年間僅維州就有47名留學生自殺身亡。
拉米亞博士說,國際學生缺乏福利體系的保護,他們尋求幫助的可能性很小,無論從長期政策還是從兩黨政府的法律忽視來看,他們都處於不利地位,國際學生也必須應對一些特殊的社會困難,例如在兼職工作中遭受剝削的風險更大,住房條件不穩定且具有剝削性,面臨財務不安全、食物貧困、種族主義和歧視的風險也更大,社會保障體系缺乏收入保障的問題在新冠疫情期間尤其突出。
來自印度的穆克吉說,知識全新的國家全新的體驗,與許多留學生一樣,他不僅要應對思鄉之情,還面臨工作不穩定和住房危機雙重壓力。
孟加拉留學生坦維爾形容澳洲租房市場「令人不知所措」,而當前限製留學生數量的政策辯論更增添了不確定性。
留學生群體心理健康危機尤為嚴峻。
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學生健康中心副主任卡西迪表示,向機構求助的人群中,24%是留學生,思鄉、文化適應和體系差異是普遍問題,這裡所有一切包括銀行和工作方式和家鄉大不相同。此外,全球事件如坦維爾經歷的孟加拉國動亂,更會加劇留學生的焦慮。很多學生為生活成本而苦苦掙扎,我們為此設立了一型學生困難援助基金。
拉米亞並不認為大學應該為國際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佳負責,但他表示,政府需要強制大學採取行動。
不過盡管遠離家鄉、來到新國家面臨著諸多挑戰,但像坦維爾和穆克吉這樣的學生仍在澳洲努力生活。他們說,回顧過去成長了很多,學會了適應新環境、承擔新責任,並應對不同的情況,這讓他們成為了更好的自己。(美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