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坎培拉訊】在漆黑的深海荒原中,有大量的半透明生物和數十億噸的關鍵金屬,科學家發現,在這裡,氧氣可以在沒有光的情況下產生。
這一現象源於海底的金屬岩石結核,它們不僅蘊藏了數十億噸的關鍵金屬,還具備自我產生電壓的能力,進而分解水分子為氫氣和所謂的「暗氧」。
多金屬結核富含鈷、鎳、錳等電動汽車所需金屬,且可能持續產生氧氣。這一發現對采礦公司的開采計劃構成影響,更對生命起源的理論提出了挑戰。
科學家們原本認為,地球的氧氣供應始於光合生物,但深海中的這一發現讓他們開始重新審視有氧生命的起源問題。
在Clarion-Clipperton區域,科學家們對4000多米深的海底結核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發現,結核周圍的氧氣含量並未如預期減少,反而穩步上升。經過多次測試,排除了設備故障的可能性,確認了氧氣含量的增加。科學家們進一步發現,結核能產生足夠的電能進行電解,將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
盡管結核產生電壓的具體機製尚不清楚,但科學家們推測,這可能與結核層內金屬離子之間的電位差有關。這項研究由一家參與深海采礦的公司資助,該公司將結核視為「巖石中的電池」,並聲稱其中的關鍵金屬足以為數億輛電動汽車提供電力。
然而,深海采礦的潛在影響引發了廣泛關註。數百名科學家和一些國家呼籲暫停深海采礦活動,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其對海洋生態和碳循環的影響。
暗氧的發現不僅為深海增添了神秘色彩,也為其他星球上可能存在需氧生命提供了新的啟示。這一發現將激發科學家們對深海及其他天體上生命形式的進一步探索。
波士頓大學生物學教授、本文合著者馬洛說,他們通常圍繞微生物利用還原化學物質獲取能量來尋找地球以外的生命。擴大視野也許是明智的。(美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