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柏斯訊】鋸鰩(Sawfish)在近二十多個國家已經滅絕,但在西澳,默多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解開了有關當地發現的物種–綠鋸鰩的重要繁殖知識,這將有助於拯救這種珍稀魚類,使其免於滅絕。
綠鋸鰩作為地球上已知的最大的魚類之一,其體長超過六米,而且瀕臨滅絕。它們有著鯊魚般的身體和扁平的頭部,狹長的刀片狀口鼻部鑲嵌著 24 至 28 對喙齒,其上表面呈綠褐色或橄欖色,下麵呈淡淡的白色,棲息於沿海海洋和河口水域。該物種在澳洲受到保護,因為有大牙齒的喙很容易被網纏住,所以歷來是商業和休閒漁業的捕撈目標或附帶漁獲物。
研究小組利用十年來收集的 DNA,採用基因技術重建了該州西北部 Ashburton River 中綠鋸鰩的一系列家譜。他們發現,在這條 680 公里長的河流中,有 50 多條雌性綠鋸鰩都在同一地點重複產子。鋸鰩專家英格爾布萊希特博士表示這些發現非常重要,如果有針對性地保護 Ashburton River等關鍵水道,綠鋸鰩的保護工作可能會更加有效。
此外,研究還發現了約90對同父異母兄弟姐妹,其中母系和父系同父異母兄弟姐妹的比例都很高。這一發現不僅證實了綠鋸鰩種群中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擴散模式,即一種性別的個體更傾向於返回出生地繁殖,而異性個體則傾向於更廣泛的擴散。同時,這也進一步證明了雌性和雄性綠鋸鰩在擴散範圍上的相對局限性,為理解其生態習性和制定保護策略提供了重要參考。
英格爾布萊希特博士強調,這項研究表明,該物種局部滅絕的風險很高,因為其他地方不太可能為這些數量減少的種群提供補充。(王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