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悉尼訊】紀錄片The Eulogy講述了澳洲鋼琴家托澤(Geoffrey Tozer)的故事,它遵循著一條常見的悲劇軌跡。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時,托澤似乎將要成澳洲最成功的國際音樂家,他16歲已經在世界一些著名舞臺遠走並結識了古典音樂屆名流,但除了鋼琴,托澤似乎缺乏其他技能。晚年,他與酒精成癮作鬥爭,2009年在貧困中去世。
托澤將自己成為神童的經歷描述為「一個沒有未來的老頭。我不希望任何人經歷這樣的事」。
與托澤不同的是,許多神童在長大後都擁有了更幸福的生活和成功的音樂事業。
在古典音樂史上不乏天才兒童音樂家,與托澤不同的是,許多神童在長大後都擁有了更幸福的生活和成功的音樂事業。
澳鋼琴家Andrea Lam 和 Grace Kim 年輕時也都被譽為神童,Lam13歲就與悉尼交響樂團合作,Grace Kim高中畢業前就在國際音樂比賽獲獎。
她們講述了自己如何應對「神童」的標籤,以及如何支持下一代的音樂之路。
Lam說青少年時期很美好,鋼琴外,她仍有足夠時間享受充實人生。
年輕時 Kim一度覺得練琴無聊,更愛看電視看書,他說天才兒童常想法子做喜歡的事,成年後他也未曾天賦當特殊性讚美,因為他意識到規律練習的重要性。
作為鋼琴教師和研究員,Kim為下一代天才鋼琴家提供支持,其中部分人已獲得國際賽事獎項,她認為保持家長、教師和學生間界限對年輕音樂家成長重要,家長能夠提供愛和支持,老師則能夠提供與能力相稱的挑戰。
Lam 和 Kim 都強調要摒棄年輕表演者完全專注發展音樂才能的觀念。
Lam 認為圍繞神童的有害觀念及持續追求卓越的期望對年輕音樂家是負擔,Kim 覺得音樂家每天練八到十小時並不健康,父母需要給孩子創造減壓、保持健康、關注生活其他事的機會。
Lam 和 Kim說,能夠像孩子一樣玩耍是成功秘訣。Lam 回憶起自己喜歡閱讀以及和朋友出去玩快樂時光。Kim說,音樂對年輕音樂家和父母來說是持久戰,家長無法阻止人們給孩子貼標籤,但可以幫助孩子腳踏實地,不去盲目跟風,孩子們需要培養各種技能,自己去摸索,才能以自己的方式實現目標。(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