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布里斯本訊】在全球加速能源轉型之際,昆州Livingstone Shire市議會逆勢而行,該市市長貝洛特(Adam Belot)在看了商業媒體揭露有關印尼鎳礦產業的專題報導後,認定電動車產業鏈存在人權與環保隱患,隨後該市議會以「捍衛環境正義和人權」為由,無限期暫停籌備近十年的電動車充電站建設計劃。
該決議以4比3票數通過。
根據市議會公開文件,貝洛特在會議中播放了7 News節目片段,該報導直擊全球最大鎳礦加工區——印尼Morowali Industrial Park,指控該中資企業漠視工人安全,並造成雨林與水域污染。
鎳是電動車電池關鍵原料,不過該節目並未具體指出在澳洲銷售的任何含有所謂「髒鎳」的汽車。
貝洛特強調說,推動電動車不該淪為意識形態服務,更不能為產業利益犧牲人權。市議會必須考慮,推動電動車發展是否更多的是為了意識形態和行業利潤,而不是為了給澳洲民眾帶來實際利益。
貝洛特先前曾表示,該舉措將促進旅遊業發展,並體現市議會對永續發展的奉獻精神。
副市長伊斯特伍德(Pat Eastwood)也表態支持說,他並不反對電動車的,但是政府須做出符合倫理的決策,而非盲目跟風。
不過,反對派議員痛批此舉是「針對煽動性報導的膝跳反應」,決策缺乏科學依據。
Yeppoon電動車主亨特也批評說,對抗氣候變遷需要實際行動,如果基礎建設停滯,地方經濟恐付出代價。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駕駛電動車,Capricorn Coast本來充電站稀少,市府這一政策更會讓遊客卻步,損害到當地旅遊業。
Mackay居民,電動車主維塔克說,這會讓她重新規劃行程,因為缺乏充電站的區域形同旅遊黑洞,當地商家可能錯失綠能浪潮帶來的商機。
不過,貝洛特強硬回應說如果這意味著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他願意接受一些電動車司機不來這個地區帶來的後果。
專家指出,雖然綠能產業的陰暗面確實存在,不過全面停建基礎設施並非解方,地方政府應透過採購規範,要求供應商提供「道德採礦」證明,而非因噎廢食。(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