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保育、推廣、傳承粵語及粵語文化,團結粵語文化圈為目的,中華文化學校在多方支持下,主辦第一屆澳洲粵語文化節,校方經過多月籌備、培訓、甄選,文化節4月12日於雪梨南區Moorefield女子中學舉行匯演。
新州教育部社區語言學校教育主任Enya Gannon女士、雪梨文教中心江佳慧主任、全澳中文朗誦比賽評判兼SBS電台前廣東話節目負責人李潤輝先生、香港前立法局議員黃震遐醫生、香港天文台前高級科學主任李偉才博士光臨祝賀與頒獎。展示武術舞龍藝術第一屆澳洲粵語文化節匯演開幕,響起流傳一千多年的古代將軍帶領軍隊出征作戰的《將軍令》樂聲,由中華文化學校林松校長親自帶領學生表演《大地和風拳》:「呵!一!二!三!」看誰踢腿踢得高?!中華文化學校十四年前於新州教育部登記成立,註冊為不牟利獨立教育機構,除了教授中文,還把傳統太極武術列入日常練習課程中。雪梨青少年龍獅團何文昌師傅,專程蒞臨指導中華文化學校學生表演舞龍,展示華人傳統文化表演藝術!令匯演開幕充滿節日喜慶氣氛,吸引觀眾紛紛舉起手機拍攝精彩畫面。這家學校學生,不僅學習中文與中華傳統武術,還學習民族舞蹈與舞龍等等。接着,林松校長邀請嘉賓參觀該校的華語班、粵語班、華語粵語雙語班,各班學生起立以華語、粵語、英語迎接嘉賓說:「叔叔好!姨姨好!歡迎光臨!」每個學生又輪流起立,以兩文三語(粵語、華語、英語)介紹自己姓名及年齡。粵語歷史超逾千年澳洲粵語文化節主辦方林松校長指出,粵語歷史數以千年計算,保存了漢唐傳統語言及文化。但「Mandarin」只有二三百年歷史,源自北方滿清官話,其後稱「國語」、「華語」或「普通話」。粵語文化節高潮是文藝匯演,包括個人與雙人粵語朗誦古詩《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春雪》:「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新州教育部教育主任Enya Gannon致詞強調,澳洲支持多元文化,支持民族語言學校發展,支持華語及粵語教育。雪梨文教中心江佳慧主任致詞說,澳洲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包容不同民族及各國文化在澳洲展現及交流,中華文化學校校長、老師、家長對推動中華文化的支持,讓華語、粵語及中華傳統文化能持續在澳洲傳播,勉勵同學堅持學習中文及粵語,享受學習帶來的甜美果實。江佳慧也分享今年雪梨文教中心舉行的各項活動,包括青年文化大使及美食廚藝講座等,歡迎大家參加。粵語朗誦唐詩更好全澳中文朗誦比賽評判李潤輝先生致詞,很高興中華文化學校師生長期支持中文朗誦,並以自己長期擔任朗誦比賽評判的經驗,解釋擔任評判並不容易,尤其是粵語一個字可能會很多不同的讀音,勉勵同學即使參加朗誦比賽未能獲獎,無需氣餒,因為失敗乃成功之母。香港前立法局議員黃震遐醫生致詞說,粵語可以追溯至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漢朝,而滿清入侵中原,十九世紀才發展出「北京官話」,即後來的「國語」、「華語」、「普通話」。因此,唐宋詩詞以粵語去朗誦,更加押韻。香港天文台前高級科學主任李偉才博士致詞說,唐詩以粵語朗誦更加押韻和更好,又如古詩「行行重行行」,就是粵語說的「行」,不是「華語」(普通話)的「走」。「路有凍死骨」的「凍」,也是廣東話說的「凍」,不是「普通話」說的「冷」。壓軸戲就是由嘉賓頒發各項獎狀,劉祉心榮獲朗誦冠軍,蔡芷妮與馬悅斐同時榮獲朗誦亞軍,蔡芷芊、潘澔華、陶凱尼三人同時榮獲季軍。優異獎獲獎者名單,包括曹倩瑜、唐沛儀、唐俊燁、陶凱揚、黃一傑、黃一森、曹婧瑜、陳蒨錡、劉露然。高歌一曲《有心人》的傅國柱獲優異獎。王娜娜、王莎莎、王盛林、郭駿樂、郭健樂也以分享華語交流獲獎。中華文化學校提供粵語、華語等中華文化課程,聯絡電話:0405 303 638第一屆澳洲粵語文化節 中華文化學校舉行匯演頒獎
分享 / Share :
[post-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