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墨爾本訊】Sania Khan因為學校優質、房價可負擔等原因搬至墨爾本西部Melton,該地也是眾多人遷居之選。
據澳統計局(ABS)數據,上一財年Melton新增居民最多,Clyde、悉尼Box Hill和Marsden Park等地人口增長也非常明顯,這一人口增長源於海外移民、國內流動及自然增長。
Melton市長阿布希表示,該地區承擔維州大部分增長壓力,新移民貢獻大,當地歡迎多元化。
該市年建5500套住房,目標2051年建10.9萬套,但仍難滿足增長需求。這裡每周新增約35人,平均年齡33-35歲,每周有73名嬰兒出生。
人口激增帶來基建滯後、公交覆蓋不足、道路未城市化、火車站滿負荷及道路擁堵等挑戰。
澳洲國立大學加姆倫稱,過去五年海外淨移民人數自大流行病以來波動大,大流行期間移民規模大幅縮減,而在邊境重開後移民再次大增,不過移民只是住房危機中的一小部分,危機更多由本土人口自然增長(增幅遠超移民)及供應端因素造成。
雖然多位澳洲經濟學家指出,近年高淨移民人數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住房供應,推高了房價和租金。但南澳大學研究發現,國際學生並非租金上漲主因。
去年,Grattan Institute經濟學家科茨與威爾特希爾估算,如果兩黨聯盟承諾的減永久移民至16萬/年及削減人道主義簽證實施,十年內租金或能降低2.5%。不過,該機構執行總裁薩塔納帕利稱,澳洲住房問題由諸多長期因素導致,住房難以負擔並非移民人數變化所致。幾十年過去了,我們還沒有為現有的人口建造足夠的住房,我們早就知道未來會有這麼多的人口。另外,我們也沒有建造適合我們需求的人口的房屋,我們需要的是適合一兩個人家庭居住的房屋,澳洲四分之一的家庭都是單人家庭,然而房屋存量都是大房子,我們沒有有效地利用我們的房屋,尤其是在我們的內城區。
Fairfield市長是意大利移民後裔。他說,該地區多年來一直是眾多移民家庭在澳開啟新生活的起點,郊區新增居民人數在全市仍居前列,政府有時似利用西部郊區增加國家人口,卻未投入必要基礎設施保障居民生活品質。
ABC的Vote Compass最新數據顯示,約34萬受訪者中,49%希望澳洲移民「少很多」或「少一些」,30%希望維持現狀,僅16%希望增加,與2022年相比變化顯著,當時49%的受訪者支持「多一些」或「多很多」移民。
Lowy Institute去年民調顯示,48%澳人認為移民人數過高,該比例自2019年僅上升1%。(王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