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墨爾本訊】6歲的尼莎未到過中國或唐人街,但在雙語學校她能用流利中文和同學交流。
雙語學校不是語言學校,而是用多種語言教授普通課程的學校,在澳洲,雙語學校不只面向移民家庭,如墨爾本Richmond West Primary School,該校90%學生家並不說中文,不過四年級學生海蒂已能用中文與姐姐交流,她覺得學中文有趣。
該校執行校長斯特羅拉稱,教職員工研究課程設置,為孩子打造無縫學習體驗,孩子在校外也會自然接觸其他語言。
掌握兩種及以上語言(尤其兒童時期)的社會和認知益處已經得到廣泛認可,專家提出了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
蒙納殊大學Monash University特納說,語言融入教育益處多,可以提升讀寫、解決問題能力及欣賞理解差異。
現在,澳洲各地的雙語教育形式多樣,如昆州高中語言沉浸式教學、南澳推行的法式雙國籍課程專案。
Richmond West Primary School也是維州11所雙語小學之一,不過斯特羅拉說,現在人們有一種誤解,認為孩子們在透過另一種語言學習時會錯過一些東西,但是事實是如果你學會了一個概念,無論是用哪種語言學習的,都代表你已經學會。
特納說,外語教學也能使教師更高效,並提供更多課堂支持。
安德森送女兒到悉尼日本國際學校,其他家長和學生發現她沒有日本血統、不會日語時很興奮,孩子自己也覺得很有趣。
安德森對該校小班教學等印象深刻,她希望孩子受益於二語學習。她認為在澳學語言很難,而亞歐孩子幾乎生來雙語,雙語能為家庭帶來益處。
悉尼日本國際學校跨文化體驗也讓師生受惠。
據該校國際部負責人亞伯拉罕稱,該校理念是融合澳日文化,教師日語水準不一但大家一起學習,學校彙聚不同背景家長,重視全球視野,學生們離開這裡時確實具有文化意識,並且了解不同的文化以及如何相互交流。
不過教育改革複雜爭議多,教育工作者對改善成果難有統一意見,各州政府雖然嘗試增雙語教育,但多數語言學習仍被劃入獨立的語言課程。
特納表示,儘管澳洲是一個多元文化社會,但我們並不像其他國家那樣重視語言教育,而是向孩子傳遞英語唯一論,此觀念需要改變,避免錯失真正機會,此外,雙語學校還能阻止學生語言流失。(王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