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墨爾本訊】首次購房者哈里斯試圖在Mernda或Doreen附近買房,一直在關注待售房產價格指南,不過直到後期才知道就算預算在指南範圍內也可能買不起房。
他說,該區域競爭激烈,房產常以高於標價成交,掛牌價策略只是為了吸引買家、營造熱度。哈里斯的遭遇並非個例,首次購房者或新買家常認為預算在價格指南最低價或範圍內就有機會買房,不過最新分析顯示,即使房市疲軟,房產賣家通常也會以最高價或更高價出售。對2024年337場拍賣分析顯示,197位賣家期望售價接近或高於宣傳最高價,83場拍賣仲介將底價設為價格區間最高值最常見,在85次中,賣家要求更高的價格,其中61次經紀人表示底價高於範圍上限,有18次,房屋的成交價高於範圍上限,有6次,房屋的成交價處於範圍上限或更高,還有78個案例數據不可用。Chamberlain Property Advocates的錢伯斯建議買家僅在預算與報價頂部接近時考慮房產,稱價格指南是虛構的。維州規定,房產經紀人須按估價或賣家接受價掛牌,拍賣底價通常拍賣當天定,高於或等於指導價不違法,不過經紀人如果知曉賣家最低接受價,不得以低於此價的指導價廣告。錢伯斯還表示,經紀人會避免瞭解賣家保留價以避違規,但應瞭解其價格預期。在維州,釣魚報價(Underquoting)指房產以低於估算售價、賣家要價或被拒價格宣傳,但此類行為難證明。賣家希望定高價,經紀人常以推廣策略說服賣家接受低價宣傳,稱低價能吸引興趣、引發競爭,最終抬高售價。然而買家不知此策略,只能關注預算範圍頂端的房產。Axton Finance抵押貸款經紀人羅蘭德表示,這對許多首次購房者是艱難經歷,他建議將價格指南僅作參考,而非絕對標準,反復遇此情況的客戶會感沮喪,但會儘量給他們建議,避免購房過程過於疲憊。在詢問消費者事務廳長斯塔科斯(Nick Staikos)買家是否對底價高於標價感到沮喪,以及他是否支持修改法律,強制要求底價必須在標價區間內時,他說,釣魚報價極不公平,這也是他们工作組的工作如此重要的原因。3 月份通過的法律將把釣魚報價的最高罰款提高到47,422元。(王傑)分享 / Share :